了解如何申報扶養親屬,是省稅的關鍵。首先,釐清受扶養親屬的資格,包括直系尊親屬(父母、祖父母等,年滿 60 歲或無謀生能力)、子女(未滿 20 歲或因特殊狀況年滿 20 歲)、兄弟姊妹(需協議由一人申報)和其他親屬。接著,檢視規定:直系尊親屬符合年齡或無謀生能力即可申報,子女則需視年齡或狀況提供證明。透過正確申報扶養親屬,符合資格者可降低應納稅所得額,善用此合法節稅管道。
受扶養親屬資格
- 直系尊親屬 :父母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、曾祖父母和外曾祖父母。年滿 60 歲或未滿 60 歲但無謀生能力者,均可申報扶養。
- 子女 :未滿 20 歲的子女,或年滿 20 歲但因在校就學、身心殘障或無謀生能力者。
- 兄弟姊妹 :共同扶養父母時,應協議由其中一人申報,不可重複申報。
- 其他親屬或家屬 :包括伯、姪、孫、甥和舅等。
扶養親屬的條件
個人申報扶養親屬時,除了需要實際扶養事實,例如支付生活費等,還必須符合民法第 1115 條規定的扶養義務順序。根據民法規定,扶養義務的順序如下:
- 父母或其他直系血親尊親屬(如祖父母)
- 直系血親卑親屬(如子女、孫子女等)
- 家長
- 兄弟姊妹
- 家屬
申報扶養親屬時,需要依據此順序確認扶養義務人。如果符合扶養義務順序,且有實際扶養事實,則可以申報扶養親屬,享受相關稅務優惠。
扶養直系尊親屬申報方式
根據所得稅法規定,納稅義務人可以申報扶養年滿 60 歲或未滿 60 歲但無謀生能力的直系尊親屬,包括直系血親尊親屬及直系姻親尊親屬。 直系血親尊親屬 是指父母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等; 直系姻親尊親屬 是指配偶的父母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等。如果受扶養的直系尊親屬已經年滿 60 歲,申報時不需要檢附證明文件,只要在申報單上填寫清楚基本資料即可。若受扶養的直系尊親屬未滿 60 歲,則需要檢附相關證明文件,例如:身心障礙證明、低收入證明或其他證明無謀生能力的文件。符合扶養資格的直系尊親屬,每人可以申報減免 21,000 元的綜合所得稅額,有效降低納稅義務人的稅負。
| 扶養對象 | 年齡限制 | 證明文件 | 減免稅額 | |-----|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 | 直系血親尊親屬 (e.g. 父母、祖父母) | 60 歲以上或無謀生能力 | 60 歲以上無需,未滿 60 歲需要 | 21,000 元 | | 直系姻親尊親屬 (e.g. 配偶父母、祖父母) | 60 歲以上或無謀生能力 | 60 歲以上無需,未滿 60 歲需要 | 21,000 元 |
常見的申報錯誤
申報扶養親屬時,常見的錯誤包括: 1. 誤報扶養 20 歲以上未在學、服役、待業或在補習班補習的有謀生能力的子女或兄弟姊妹。 2. 兄弟姊妹重複申報扶養父母。 3. 申報未同居一家無實際扶養其他親屬。
漏報所得也是常見的錯誤,原因包括: 1. 因未收到扣繳憑單、股利憑單等而漏報。 2. 僅申報手頭拿到的所得資料,未申報無法查調的非扣繳所得(如財產交易所得、租賃所得等)。 3. 未合併申報受扶養親屬的所得。
未合併申報也是錯誤之一,具體情況包括: 1. 子女未滿 20 歲而有所得,除非已婚,否則還是要跟父母合併申報。 2. 夫妻也要合併申報所得,若因分居而無法合併申報,必須在申報書上載明配偶姓名、身分證字號,並註明已分居。
扶養親屬需報稅嗎?
申報扶養親屬可享有減免稅額的優惠,但須注意扶養親屬也需要申報所得稅。扶養親屬的申報方式與一般申報所得稅相同,應於每年 5 月至 6 月間向國稅局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。扶養親屬的免稅額會計入扶養人本身的免稅額中,因此扶養親屬並不會影響扶養人的應納稅額。
扶養親屬的申報程序如下:
- 確認扶養資格 :確認親屬是否符合扶養資格,包括扶養義務順序、扶養親屬條件等。
- 填寫扶養欄位 :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中填寫扶養親屬的資料,包括姓名、身分證字號、出生年月日等。
- 檢附相關證明 :若有扶養事實,如戶口名簿、扶養證明等,應一併檢附。
扶養親屬可享有免稅額的優惠,但須注意扶養親屬也需要申報所得稅。申報扶養親屬的程序與一般申報所得稅相同,應於每年 5 月至 6 月間向國稅局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。
如何申報扶養親屬?結論
綜合上述,如何申報扶養親屬可以分成以下重點:確認受扶養親屬資格,包括直系尊親屬、子女、兄弟姊妹和其他親屬。注意申報規定,如直系尊親屬須年滿 60 歲或無謀生能力,子女未滿 20 歲或年滿 20 歲但符合特定條件才能申報。此外,應掌握申報注意事項,如確認受扶養親屬所得限制,避免共同扶養重複申報,以及每年申報扶養親屬資格。透過正確申報扶養親屬,可以有效降低稅負,節省稅金支出。